5月13日至15日,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栖霞区政府承办的第十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如期举行。
为备战此次比赛,我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调动了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校赛期间我院共募集到9件作品,其中4件作品进入校赛决赛,1件作品进入省赛决赛的舞台。
我院“智能化褐菇采摘机器人”参赛团队,由卢伟、秦欢欢、代德健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包括李璋浔、纪伟茜、李源、叶俊良、杨洋、傅家莹、陈轲言、黎卓龙、华瑞措),从南农校赛中脱颖而出,作为南农报送省赛的8支参赛团队之一,斩获省赛一等奖,创学院参赛历史最好成绩。我院“不同生物特性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自适应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参赛团队,由张保华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包括郑伟、方银垄、杨希),斩获省赛三等奖的佳绩。
本届大赛以“青春向党 科创报国”为主题,共吸引全省17万名师生参赛,373个项目最终闯入省级决赛。赛事期间,60所高校的168个项目与近100家创投天使基金进行了资金对接,展现出市场对参赛项目的认可,也拓宽了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在助力青年创新创业上取得良好成效。
项目简介:
智能化褐菇采摘机器人
通过实验设计了一套基于ROS系统的智能化褐菇采摘机器人系统,采用多目RGB-D深度相机与RGB相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Yolov3进行蘑菇在线识别与定位,通过导航系统实现多传感器融合导航,通过升降系统实现各个高度的菇床的遍历,通过双臂采摘系统和辊筒系统实现蘑菇无损抓取和自动换框,实现了智能化褐菇采摘、机器人换人,降低蘑菇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解决了蘑菇生产自动化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不同生物特性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自适应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蓝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是衡量其口感及风味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其成熟度和采摘时间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蓝莓的贮藏寿命和质量。然而,蓝莓的品种、产地、季节等生物特性的多样性会直接影响其无损检测模型的精度和普适性。此项目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分析、模型选择检索策略以及常见的模型校正策略,构建了不同生物特性蓝莓的SSC自适应检测模型,可自动适应不同生物属性因子之间的差异,削弱生物特性差异和非生物信息对无损检测模型的影响,从而提高无损检测模型的普适性和预测精度。